Search

[天安門母親的母親節]

丁子霖

中國人以前並不過母親節。...

  • Share this:

[天安門母親的母親節]

丁子霖

中國人以前並不過母親節。這是西方人的節日。隨着西方生活習俗的東漸,中國人也漸漸知曉並過起這個節日來了,尤其是在香港這個與西方社會接觸較早、較多的地區。

在一般情況下,凡為人母者,每年必定期盼着這個屬於自己的節日。在這一天裏,母親們眼看着已長成或正成長中的兒女,在兒女們的感恩和祝福中,必定充溢着一種幸福感和成就感。

然而,我這個中國的母親卻成了母親中的異類。我怕過母親節。我不願意聽、不願意想母親節,更不願意在這個日子裏接到友人打來的善意的祝賀節日的電話,總期盼着這一天快快過去。何至於我如此,其他天安門母親的心情,大抵與我相似。對於這些母親來說,從「六四」大屠殺奪去了她們兒女生命的那一刻起,她們就永遠失去了作為母親的那份歡樂,留給她們的也將是無盡的痛。

因此,我們雖常相聚,但從來也不在這一天,我們不會在一起度過這個本屬於我們自己的節日。平時相見互相間也從不提及這個話題,彼此都小心翼翼地避開對方心中的痛。

回顧中共統治大陸六十多年的歷史,一場又一場的政治迫害,一批又一批的母親,在劫難中失去了自己心愛的兒女,深深地陷入了永難自拔的痛苦深淵之中。我常常想,中國有着無數像我這樣的母親。她們在自己的苦難歷程中,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應,默默地承受着,看不見盡頭地承受着,甚麼時候才能連底翻掉這座漆黑的鐵屋子呢!

前不久,友人相邀我為這個節日寫點甚麼,盛情難卻,但我卻遲遲未敢動筆,手中的筆似有千鈞重。……但願這是我在此生中最後一篇撰寫母親節的文章吧!

也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吧!連續數夜,連兒竟走進了我夢中。在母子陰陽兩隔的夢中相遇,令我驚喜不已。

有一次我去抓他,他卻沒有了。突然驚醒的我,淚流滿面,難以自抑。與兒子相聚十七年中的那一樁樁、一件件細微小事……,實在不堪回首!

二十三年了,喪子之痛就像一口苦藥一直噎在我的嗓子眼裏,難以吞嚥。這股苦澀味兒時時提醒着我,使我未敢忘卻須臾。

數年前,曾有媒體記者問過我這樣兩個問題:一個是:「這麼多年來,你們面對政府當局的種種迫害,你害怕過嗎?」

我坦然告知了自己的內心想法:
在89學運風起雲湧之際,學校裏很多人興奮異常,我曾畏懼過。當時內心就有過大禍臨頭的不祥之感,覺得學運最終會失敗,當局定要報復,定要秋後算賬。在那些日子裏,我不敢去看校園裏的大字報,也不敢去看校外馬路上的遊行隊伍,天天呵護自己的孩子,去勸說自己的學生,不厭其煩地以自己的人生閱歷,反右、文革、四五……告誡他們,拉他們的後腿……。當時,我在他們的心目裏,一定是個自私、落伍的膽小鬼。

可是,一旦滅頂之災落到自己頭上,兒子從我手中掙脫奔向死亡……從那一刻起,直至今天,這漫長的二十三年,無論是我被學校行政處罰,黨內除名,還是被國安部門強行綁架、監視跟蹤、秘密關押、輪番審訊,威脅恐嚇、造謠誣衊,我從來沒有害怕、退縮過,那個「膽小鬼」的我一下子像變了個人似的。

我想,是我兒子用他那年輕鮮活的生命,喚起了一位母親,一位中國知識分子的良知。從兒子離開我的那一刻起,我就把自己與亡兒綁在了一起,就把為「六四」屠殺中的遇難者討回公道和尋求人間正義作為自己活下去的唯一理由。
.......

原文刊於2012年5月13日《蘋果日報》

相片:蘋果

#天安門母親
#不一樣的母親節
#丁子霖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畢業於港大土木工程系,投身工運、民運 30 年。 今日我們的時代使命,最重要是守住法治、自由,秉持民主、人權、團結、公義的信念;在日常生活爭取突破,改善民生,逐步令香港成為可持
View all posts